當前位置:中美貿(mào)易網(wǎng) > 技術中心 > 所有分類
1 實驗目的
[1]掌握液膜分離技術的操作過程。
[2]了解兩種不同的液膜傳質(zhì)機理。
[3]用液膜分離法脫除廢水中的污染物。
2 實驗原理
[1]液膜分離技術集萃取與反萃過程為一體,適用于分離溶液中的低濃度物質(zhì)。此技術已在濕法冶金、石油化工、生物制品、三廢處理等領域得到應用。是利用一種膜狀液體將組成不同而又互溶的原料液和接受液隔開,原料液中的欲分離組分通過液膜滲透到接受液,從而與原料液分離。
[2]由于欲處理的是醋酸廢水溶液(外相),所以可選用與之不互溶的油性物質(zhì)作為膜相,并選用NaOH水溶液作為內(nèi)相。實驗時,先將膜相與內(nèi)相在一定條件下乳化使兩者形成穩(wěn)定的油包水(W/O)型乳狀液,然后將此乳狀液分散于醋酸廢水(即外相)中。這樣,廢水中的醋酸將以一定的速度穿過液膜向內(nèi)相遷移,并與內(nèi)相NaOH反應生成NaAc而被保留在內(nèi)相,從而與廢水分離。然后,將乳液與廢水分離,對乳液進行破乳,回收內(nèi)相中高濃度的NaAc,同時使膜相物質(zhì)再生,以便重復使用。
為了制備穩(wěn)定的乳狀液膜,需要在膜中加入表面活性劑,表面活性劑的選擇可以根據(jù)親水親油平衡值(HLB)來決定,一般對于W/O型乳狀液,選擇HLB值為3--6的乳化劑。為了提高液膜強度,還可在膜相中加入一些膜增強劑(一般為粘度較高的液體)。
[3]溶質(zhì)透過液膜的遷移過程,可以根據(jù)膜相中是否加入流動載體而分為兩種遷移機理,即Ι型促進遷移機理和Ⅱ型促進遷移機理。Ⅰ型促進遷移機理,是利用了液膜本身對溶質(zhì)的選擇性溶解和傳遞作用,Ⅱ型促進遷移機理,則是在液膜中加入一定的流動載體(通常為此溶質(zhì)的萃取劑),選擇性地與溶質(zhì)在界面處形成絡合物,然后此絡合物在濃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內(nèi)相擴散,至內(nèi)相界面處被內(nèi)相試劑解絡(反萃),解離出溶質(zhì)載體,溶質(zhì)進入內(nèi)相而載體則擴散返回外相界面處再與溶質(zhì)絡合。流動載體的加入,通常可顯著提高液膜的選擇性和應用范圍。
[4]液膜分離過程實際上是萃取與反萃取同步進行的過程,液膜將原料液中的溶質(zhì)萃入膜相,然后擴散至內(nèi)相界面處,被內(nèi)相試劑反萃至內(nèi)相。影響液膜分離效率的主要因素有:
(1)液膜內(nèi)表面活性劑的種類和濃度,它直接影響液膜的穩(wěn)定性;
(2)膜溶劑的性質(zhì),它是構成液膜的基本材料,直接影響液膜的穩(wěn)定性、選擇性和溶質(zhì)的滲透速率;
(3)流動載體的種類,它對提高液膜選擇性和滲透速率具有重要作用;
(4)油內(nèi)比,即制備乳狀液膜時膜相與內(nèi)相的體積比,該比值影響液膜穩(wěn)定性和滲透速率;
(5)乳水比,即乳狀液膜與外相的體積比,該比值決定了兩相接觸面積的大小,因而直接影響分離效率;
3 實驗設計
實驗裝置主要包括:調(diào)速攪拌器一套,液膜分離實驗設備一套;砂芯漏斗過濾裝置一套(自備),用于液膜的破乳,分液裝置一套(自備);分析設備一套(自備)。
乳狀液膜分離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。
圖1 實驗流程示意圖
4 實驗步驟
本實驗為乳狀液膜法脫除水溶液中的醋酸,首先需制備液膜。
本實驗選用的兩種液膜組成如下:
A、液膜組成:煤油95%,乳化劑 5%
B、液膜組成:煤油90%,乳化劑5%,TBP (載體)5%
內(nèi)相用2mol/L的NaOH水溶液。采用HA c水溶液作為原料液進行傳質(zhì)試驗,HAc的初始濃度在實驗時測定。具體步驟如下:
[1] 制乳攪拌釜中先加入A型液膜100mL,然后在1600r/min的轉速下滴加內(nèi)相NaOH水溶液100ml(約1min加完),在此轉速下攪拌15min待成穩(wěn)定乳狀液后停止攪拌,待用。
[2] 在液膜分離設備中加入待處理的原料液500mL,在約400r/min的攪拌速度下加入上述乳液100mL進行傳質(zhì)實驗,每隔一定時間,取樣分析一次,測定外相HAc濃度隨時間的變化,(取樣時間為2min、5min、8min、12min、16min、20min、25min),并作出外相HAc濃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。待外相中所有HAc均進入內(nèi)相后停止攪拌。放出釜中液體,洗凈待用。
[3] 在液膜分離設備中加入300mL料液,在與[2]同樣的攪拌轉速下加入100mL乳狀液,重復步驟[2]。
[4] 比較[2],[3]的實驗結果,說明在不同處理比(料液/乳液體積比)下傳質(zhì)速率的差別,并分析其原因。
[5] 用B型液膜,重復上述步驟[1]~[4],記錄實驗結果。
[6] 分析比較不同液膜組成的傳質(zhì)速率,并分析其原因。
[7] 收集經(jīng)沉降澄清后的上層乳液用砂芯漏斗抽濾破乳,破乳得到的膜相返回至制乳工序,內(nèi)相NaAc進一步精制回收。
5 實驗操作
實驗時間: 室溫:
09:21 稱取40gNaOH,配制500mL的2mol/L NaOH溶液。
09:23 稱取24g冰醋酸,配制1000mL的0.4mol/L HAc原料液。
09:30 取煤油92mL,乳化劑2g,液體石蠟6mL,配制液膜A 100mL。
09:50 取煤油89mL,乳化劑2g,TBP載體3mL,液體石蠟6mL,配制液膜B 100mL。
10:20 于制乳攪拌釜中先加入A型液膜100mL,然后在1600r/min的轉速下滴加內(nèi)相NaOH水溶液100mL(約1min加完),攪拌15min后停止,待用。
10:30 用部分原料液潤洗液膜分離設備。
11:00 在液膜分離設備中加入待處理原料液500mL,在約400r/min的轉速下,加入乳液A 100mL,進行傳質(zhì)實驗,每隔一定時間,取樣分析一次,取樣時間為2min、5min、12min、16min、20min、25min。
11:15 開始對所取樣品依次進行分液。
11:17 對組樣品依次滴定,記錄相關數(shù)據(jù)。
11:22 于制乳攪拌釜中先加入B型液膜100mL,然后在1600r/min的轉速下滴加內(nèi)相NaOH水溶液100mL(約1min加完),攪拌15min后停止,待用。
12:12 稱取24g冰醋酸,配制1000mL的0.4mol/L HAc原料液。
12:20 在液膜分離設備中加入待處理原料液300mL,在約400r/min的轉速下,加入乳液A 100mL,進行傳質(zhì)實驗,每隔一定時間,取樣分析一次,取樣時間為2min、5min、8min、12min、16min、20min、25min。
12:35 對第二組樣品依次滴定,記錄相關數(shù)據(jù)。
13:25 在液膜分離設備中加入待處理原料液500mL,在約400r/min的轉速下,加入乳液B 100mL,進行傳質(zhì)實驗,每隔一定時間,取樣分析一次,取樣時間為2min、5min、8min、12min、16min、20min、25min。
14:30 對第三組樣品依次滴定,記錄相關數(shù)據(jù)。
14:52 在液膜分離設備中加入待處理原料液300mL,在約400r/min的轉速下,加入乳液B 100mL,進行傳質(zhì)實驗,每隔一定時間,取樣分析一次,取樣時間為2min、5min、8min、12min。
15:36 對第四組樣品依次滴定,記錄相關數(shù)據(jù)。
16:15 清理實驗臺,清洗實驗設備,結束本次實驗。
6 實驗數(shù)據(jù)記錄與處理
6.1實驗數(shù)據(jù)記錄
V樣= mL, cNaOH= mol/L
[1]A1組:
表一 A型液膜:原料液=1:5
數(shù) 據(jù) 取樣時間/min | NaOH滴定 初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 末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所用體積ΔV / mL | 外相Hac 濃度 mol/ L | 醋酸 脫除率 /% |
[2]A2組:
表二 A型液膜:原料液=1:3
數(shù) 據(jù) 取樣時間/min | NaOH滴定 初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 末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所用體積 ΔV / mL | 外相Hac 濃度 mol/ L | 醋酸 脫除率 /% |
[3]B1組:
表三 B型液膜:原料液=1:5
數(shù) 據(jù) 取樣時間/min | NaOH滴定 初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 末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所用體積 ΔV / mL | 外相Hac 濃度 mol/ L | 醋酸 脫除率 /% |
[4]B2組:
表四 B型液膜:原料液=1:3
數(shù) 據(jù) 取樣時間/min | NaOH滴定 初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 末刻度 V初/ mL | NaOH滴定所用體積 ΔV / mL | 外相Hac 濃度 mol/ L | 醋酸 脫除率 /% |
6.2 實驗數(shù)據(jù)處理方法
本實驗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外相中的HAc濃度,以作為指示劑顯示滴定終點。實驗數(shù)據(jù)處理:
[1]外相中HAc濃度
式中,CNaOH為標準NaOH溶液的濃度,mol/L;VNaOH為標準NaOH溶液滴定體積Ml,VHAc為外相料液取樣量,mL。
[2]醋酸脫除率
式中,C代表外相HAc濃度;下標0,t分別代表初始及瞬時值。
根據(jù)上述實驗數(shù)據(jù)處理方法,分別計算出各組實驗各個時刻的[1]外相中HAc濃度和[2]醋酸脫除率,然后對實驗結果數(shù)據(jù)繪制“Hac濃度—時間”的平滑曲線圖
7 實驗結果與討論
[1] 比較A1和A2組實驗結果及B1和B2組的實驗結果:在不同處理比(料液/乳液體積比)下傳質(zhì)速率有明顯差異,即料液與乳液體積比的比值越小,分離效果越好,醋酸脫除率越高。因為該比值決定了兩相接觸面積的大小,比值越小,接觸面積越大,因而直接影響分離效率;
[2] 比較A1和B1組實驗結果及A2和B2組的實驗結果:在不同液膜的的參與下傳質(zhì)速率有明顯的差異,即液膜本身中加入載體具有更高的分離效率,醋酸脫除率更高,同時也影響液膜的穩(wěn)定性;
[3] 觀察A1、A2、B2實驗結果: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(nèi),外相HAc的濃度逐漸降低,分離效率增加,醋酸脫除率增加;
[4] 觀察B1的實驗數(shù)據(jù)與其他3組不同且出現(xiàn)錯誤。外相HAc的濃度理應隨著時間的增加逐漸降低,可是此次數(shù)據(jù)卻一直波動。經(jīng)分析,可能是由于第3組的各組分制乳后靜置分層的時間過于冗長,導致滴定時HAc的濃度出現(xiàn)偏差。